《联合国人居署中国未来城市顾问委员会在杭州召开“人工智能和城市”报告中期专家会议》
打印
- 来源
- 第一财经
- 语言
- 中文
- 摘要
- 联合国人居署中国未来城市顾问委员会《未来城市顾问展望2025:人工智能和城市》报告中期专家会暨走进杭州云栖小镇活动今日在杭州云栖小镇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行。本次会议由联合国人居署主办,杭州云栖小镇管理委员会、杭州紫金港科技城管理委员会、杭州云栖工程院、浙大城市学院城市大脑研究院及杭州西湖云创产业服务有限公司联合承办,吸引了来自联合国人居署、政府机构、科研院校、科技企业等领域的80余位代表,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 技术与人本交融,探索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杭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办公厅党组成员、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徐青山在致辞中表示,杭州城市大脑作为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成果,不仅代表着中国城市治理的前沿探索,也为全球智慧城市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他说:“杭州智慧城市大脑是献给世界的礼物,其核心价值在于融合技术、人文与生态,推动城市治理走向更加高效、智能和包容。” 联合国人居署区域项目司区域间事务顾问、中国事务协调人杨榕在致辞中指出,全球城市化面临诸多相似挑战,如何以人为本、用技术服务人,是未来城市治理的核心议题。他预告,该份报告将于2025年10月31日在哥伦比亚波哥大举行的“2025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活动”上发布,期待以中国的实践经验助力全球智慧城市发展。 联合国人居署亚太办高级人居官员布鲁诺·德肯(Bruno Dercon)则强调,中国城市,尤其是杭州在人工智能推动城市治理转型方面的探索,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新城市议程》注入了技术动力和制度创新,展示了融合本土经验与全球目标的智慧路径。 专家建言:协同创新是关键 会议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坚以《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城市》为题发表主旨演讲,提出城市通过算法与算力资源的深度整合,可以实现资源更集约、发展更高质的治理新模式。浙江大学原副校长、全国政协委员、杭州城市大脑研究院院长罗卫东教授则指出,人工智能的推广应用离不开制度创新的同步推进,唯有技术与制度并进,城市治理体系才能实现真正的变革。 报告编写组邀请来自北京、杭州、深圳、成都等城市和企业的代表共同分享人工智能在政务服务、文化旅游、交通管理、产业培育、医疗健康、教育规划与固废处理等七大城市治理场景的实际应用,系统呈现中国城市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多元探索和创新成果。 在圆桌讨论环节,联合国人居署中国办公室国家官员应盛与报告专家组成员及高校和科技企业代表围绕AI技术路径、应用边界、治理机制与伦理挑战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打破部门边界、实现跨领域协同是推动AI城市化落地的关键机制。联合国人居署中国办公室资深顾问张振山在总结致辞中表示:在城市与企业、学术机构的深入参与下,这份报告一定能够呈现出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价值的成果,为全球AI时代的城市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实地考察:多维度感知中国AI实践 会后,与会代表走访了云栖小镇、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杭州东站、文三数字生活街区未来科技体验中心和阿里云云谷展厅等关键节点,深入了解人工智能如何嵌入城市运行中枢、产业生态、区域发展及交通治理等多个维度。 此次考察不仅为报告提供了丰富的一手案例素材,也进一步展示了中国城市在推动技术变革与治理体系深度融合方面的实践路径,为人工智能赋能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中国经验与国际参考。